四兄绳业再登上中央级新闻媒体!继《人民日报》6月14日刊发长篇通讯,形容四兄绳业参与研发的“深海一号”能源站深水系泊国产聚酯缆为“定海神针”(《人民日报》聚焦“深海一号” 四兄绳业“定海神针”),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7月9日播出《中国经济大讲堂》节目:《新型举国体制:“油气专项”助力天然气大发现》,再次点名四兄绳业,形容四兄绳业承担其中一根系泊缆的研发重任,这是“新型举国体制下,充分调动市场资源,发挥民营企业优势,突破技术瓶颈的又一成功案例。”
“深海一号”是我国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,作为国家“油气专项”重大成果,“深海一号”被誉为我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集大成之作,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、13项国内首创技术,其中包括四兄绳业研发的深海系泊国产聚酯缆技术。
该专题节目时长41分钟,四兄绳业的镜头近三分钟。节目中提到,在风高浪急的南海,要想让“深海一号”这样的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长期稳定运行,绝非易事,这需要大尺寸深海系泊缆绳,对这些平台进行固定。“系泊缆对于深海一号来说,就像定海神针一样,就是靠着这16根系泊缆,把十万吨重的平台固定在海域里面,进行油气生产,我们对系泊缆的品质和强度要求特别高,不能出任何差错。”深海一号浮体结构资深工程师易丛受访时表示。
研发制造“深海一号”大国重器,是众多企业联合攻关,各显神通的绝佳契机,其中民营企业就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,新型举国体制下,民营企业大量参与研发制造。节目说,以前,直径接近300mm的大尺寸深海系泊缆绳的制造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,如此关键的高品质系泊缆如何实现自主可控,中海油依托“油气专项”联合民营企业进行国产化尝试,浙江台州的民营企业四兄绳业就承担了其中一根系泊缆的研发重任。
“纤维的组合、排列的组合的难度非常高,是几十万根纤维组成270多毫米的直径,破断拉力达到2000多吨,这不是一个平常的事情能解决的。”四兄绳业总经理李茂巨受访时表示。
为了确保四兄绳业能做出符合钻井平台要求的系泊缆,中海油充分利用国家重大专项合作平台,在四兄绳业建设了国家级的测试基地,弥补中小企业的短板,为高标准研发创造有利条件。深海一号浮体结构资深工程师易丛表示,“(该测试基地)测试能力在强度方面达到2500吨,疲劳方面的测试能力能达到300吨,这个测试能力在全球也是排名前三,全球顶级。”
2021年6月25日,“深海一号”大气田正式投产通气,四兄绳业制造的系泊缆出现在这16根系泊缆中,成为新型举国体制下,充分调动市场资源,发挥民营企业优势,突破技术瓶颈的又一成功案例。“这是中国绳缆行业真正意义上第一根自主研发、自主生产的海洋工程缆绳,打破欧美企业在深水系泊缆的长期垄断,在深海系泊缆领域有了一席之地。”李茂巨总经理自豪地说。
四兄绳业是国内最大的化纤绳缆专业生产制造商,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,技术实力最雄厚,面对“深海一号”能源站深水系泊国产聚酯缆技术攻关重大任务,勇于承担责任和民族企业担当,解决国家重大海洋装备的技术“卡脖子”难题,为国家贡献力量。
四兄绳业多年来紧跟国家海洋开发战略,不断进行技术累积,深耕深海油气平台、浮式新能源平台等领域,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化纤绳缆企业,公司与中海油长期紧密合作,持续为国家开发海洋战略做出新贡献。